我连的杭州女知青黄美蓉在水利大会战期间,“巾帼不让须眉”,她一人挑起两只那种需要两人抬的大筐运土,拼命地干活。她在挖渠劳动中的出色表现,被大家誉为“铁肩膀”。1975年,黄美蓉被授予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“劳动模范”光荣称号。她更感人的事迹是种树,种树的象征意义更强,名为“扎根树”。
如今她当年和战友们种下的纤细柔弱小树苗,已经在盐碱地上,灌溉渠边绿树成行的粗壮大树,它们在春天阻挡着风沙的侵袭,带来春天的消息,在夏天给人们带来阴凉,和成片的麦浪相得益彰。只是当年的劳模黄美蓉早已去世了,没有看到她当年种下的树苗,已经成为真正的扎根大树。四十多年后当我们重返第二故乡看到渠边的当年种下的树,充满了喜悦之情,也算我们对边疆作出的一份特殊的贡献,塞北边疆的人们记得当年艰苦奋斗的知青战友。
展开剩余74%兵团劳模的“扎根树”——怀念黄美蓉
作者:徐惠娟
悠悠岁月,斗转星移,一晃50年跨过半个世纪,风雨兼程50年,我们携手同行,在无声无息中悄悄的过去。昔日的青年人,如今两鬓斑白的老人。我们经历人生的风雨和生活的坎坷,岁月如梭把我们推到了坦然处之的年岁。想当初我们战友一起度过,最纯洁活泼,最天真无邪的美好时光,吃过苦,受过累,在边疆大风大浪中默默的成长。我们曾经过着艰苦的生活,经历坎坷或激情,体味了生活所赋予的甜酸苦辣。但从我们的脑海里不时会浮现出许许多多难忘的一幕,下面我讲一个很感人的故事。
那是1974年发生在我连的事。她个子有点高,身材也不壮实,但干起话来却让人刮目相看,她从不怕苦、也不叫累,有一股老黄牛的精神,她从不放弃自己想要做的事,努力地干好自己想做的事,让人佩服。在她身上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精神。
就拿种树这一件事来说吧:当时她看到连里周边的景色,一到冬天就是灰黄的一片,风沙又大,看不到希望。她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,是否能种些树,既能美观环境,又能抵挡风沙。种树这对我们盐碱地带是一件困难的事。她脑筋一动说办就办,趁回杭州探亲之际,带回了很多的树苗。回来后她找了一块地很快就挖开树坑,土地缺水,她就到井里一桶一桶的打水浇地,费了好大的劲把树苗栽种下去了。一个星期,半个月过去了,树苗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,反而枯黄了,第一次种树失败了。她没失去信心,又让家人寄来树苗,继续种,没想到刚种下就被马给撞掉了,心血又一次白费了。
后来她想出个办法,把竖着种的树苗改成横排着种,这样不会被马破坏,经过反复试验,有一天她发现了一个惊喜,有几棵树苗发芽,成活了。她迫不及待的拉着我们去分享种树的喜悦。她为培育树苗可以日夜陪护,废寝忘食,有时一整天在地里观察小树苗们变化,像养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顾,无微不至。虽然树苗只成活了10分之1,但对她来说这就是是希望、是成功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几年后我们连部后边的地里已经小树成林啦!
后来我们又沿着渠边种树,植树成功的喜悦心情让我们终身难忘。50年过去了,战友们早已返故乡,但黄美蓉种下的树已长成了大树,一排排、一行行可美了。乘凉不忘种树人,我们深深的怀念这位好战友黄美蓉。
发布于:山西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