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:“秋喝汤,胜药方。”这句养生谚语道出了秋季饮食调养的重要性。秋季注重滋阴润燥,汤品作为暖身暖胃的食物,能有效为身体补充水分,帮助平衡体内燥热,达到润肺清火的效果。今天,给大家推荐三款适合秋天饮用的汤羹,帮助孩子和家人在这个季节少生病,多健康!
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万里长城犹如神龙般盘卧在古代中国的北疆,为我们抵挡游牧民族的侵扰。它不仅仅是我们的护国神器,也成为我们民族重要的精神脊梁。而我们新中国刚刚建立政权的时候也修建一座“万里长城”,只不过此长城非彼长城,它就是三线建设,其中最著名的就“816核工程”。
“816”核工程历时17年建造,在即将完工之时却被邓公叫停,这不禁让人产生疑虑。这样的“镇国神器”若是停工,不仅仅浪费多年的人力物力更是自毁武功。而时过多年,我们用今天的眼光看邓公当年的举措,不得不佩服他与时俱进的眼光。
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催化了“816核工程”
1964年10月历经近5年时间的研制,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。一声巨响,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,那是见证历史的一刻,随之腾起的是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。而我国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也引起了激烈的国际舆论。
对此,我国在原子弹爆炸第一时间发布外交声明,声称我们的原子弹只为了维护和平,不会首先使用核武。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甘心,不承认我们的核武地位。
但我们研制核武不是为了敲诈勒索别人,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。毛主席也一针见血地指出:我们不仅不能放下核武器,还要在核武方面有所突破,不仅是技术上还有数量上。“816”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,其主要作用是核原料生产和处理基地。
1966年,周总理应约到毛主席办公室,此时的毛主席深锁双眉,总理明白这是主席在思考,想必一定有大的事情找他商量。“恩来啊,我们需要一个计划,当前只有你我才能知道的计划,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保障我们核工业的设施计划”。两人多年的相处都已经对彼此相互了解,主席便把这项计划托付给了最信任的周总理,“816”因此诞生。
周总理便秘密指定相关部门勘察地形,选址。所有相关人员都签署保密协议,当时的审查有多么严格呢?据当时参加建设的工作人员回忆,当时参加建设的人多数是高校毕业,但不管你的学历多高,都要参加为期好几天的保密课程学习。对于工作人员的政审也繁细不已,不仅要查家庭关系,就连三代都要查个仔细。
1967年建造,1984年停工,直到2002年政府才公开文件解密,近半个世纪的隐藏,以至于直到解密时,当时参建的工作人员才知道自己建造这个“大洞”的用途。工程选址最终敲定在重庆深山地区的白涛镇,白涛镇这个地名也因此项工程消失了20多年。
其实在“816工程”之前我们已经有一个核原料生产和处理基地,这就是著名的404厂,那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地在建一个呢?这也是主席当年的深谋远虑,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那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工程选在重庆呢?依照主席建设三线的要求,云、贵、川、甘、宁、青是比较理想的三线范围,最后经考察组层层筛选最终把地址选定在重庆的白涛镇。这里有三个方面比较天然的优势。
第一,这里山高林密身居内陆,而且重庆是座山城,周边地势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。
第二,核工厂又必须紧邻城市。因为修建工程需要大量的物资来保证供应链的充足,距离大城市近的话,可以有效补给。而重庆在当时是我国仅有的工业齐全的大城市之一。
第三,核反应堆冷却需要大量水源,涪陵山下的乌江可以给反应堆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。这里茂密的深林能遮掩修建工程的痕迹,乌江的湍流不息也为核反应堆提供充足的水源。
为了修建“816核工程”,我国政府还把方圆30公里的居民进行了整体搬迁,“谎称”要修建化工厂,为了迷惑间谍,士兵们还专门修建了一些工厂、菜市场等建筑作为伪装。
工程的建设也是苦难重重,六万人为此神秘失踪,这是多少支离破碎、妻离子别,但是为了保卫和平,这六万人俯身甘为孺子牛。他们来不及向他们的亲朋们告别,亲朋们也不知他们的去向,就这样他们一身扎进重庆的深山之中,把青春的热血抛洒在涪陵的山水之中,没有任何怨言。
整个“816工程”全部建在山体之内,这个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“大洞”常年恒温,冬暖夏凉。在那个没有塔吊起重机的年代,这个不可思议的工程量都是由着六万人的双手一锹、一镐凿出来的。
18个大型洞室,道路、导洞、支洞、隧道、竖井多达130条,所有洞体轴向线长叠加20余千米。把这些开凿出来的山石重新堆砌起来能够再造一座万里长城。工程厂房进洞深度400米左右顶部覆盖层最厚200米,核心部位厂房厚度均在150米以上。为了保护刚刚诞生的中国核工业,先辈们不惜生命的代价向地下索要深度,来保证洞体的强度。
整个“816工程”共有九层,最高处有79.6米高,洞内核反应堆的厂房就高达69米。根据规划不同,人员出入口,汽车通行洞,排风洞,排水沟仓库等一应俱全。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洞,把它称为世界第八奇迹也不为过。
想把整座山掏空并不是简单的、机械的重复挖掘即可,开凿山体容易出现塌方、漏水,而且洞内高温易使人脱水。在这样天公不作美的情况下,这些无私奉献的人们毅然决然地完成了这一伟大奇迹,但这也付出了76人的生命。
每一块墓碑后都是一位年轻的英雄
白涛镇外有一个叫“一碗水”的地方,那里就是76名烈士的长眠之所,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只有21岁......潘开泰就是当年参加工程建造的人之一,因居住在涪陵麦子坪,离现在的“816”遗址比较近,所以经常来看看当年一起奋斗的战友们。
他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日记,上面有一些是墓碑主人的事迹。河南尹保子,在一次坑道作业中遭遇坑道崩塌,身为副班长的尹保子,奋不顾身地把两名战士推开,而自己却被石头砸中,他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他乡。安徽孙好法,在施工中因抢救国家财产而不幸,弱冠之年的他为了“816”工程长眠在群山之中......
如果我们没有亲自走过这像迷宫一样的洞体,我们很难感受到那一群人对开凿山川建设新中国定海神针的情感。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,他们的无私无畏,把自己整个青春都奉献在了这座大山之中。
毛主席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心心念“816工程”,同时还不断的嘱咐一定要把“816工程”尽快的建设好。但是毛主席最终也没能看到“816”工程的完工,这应该是他老人家的遗憾之一吧。整个“816工程”先后投入6万建设大军,经历了急建,缓建,停建,转产4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能体现出当时的国际环境复杂的变化。
对于最后中央下令停建,战士们也只能带着遗憾与不舍离开,他们对这里的情感,也许只有参与此次工程的人们才能体会。如今面对新的形势变化他们只能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。
到需要他们奋斗的新事业中去。1984年,经过邓公的深思熟虑后决定停建“816”工程。当时邓公找到国防部工业办的领导人,告知他,经过慎重决定永久停建“816工程”。
国防部工业办的领导人一脸疑虑,当年我们耗了多少人力物力,怎么就突然说放弃就放弃了呢?邓公没有做任何解释,这也让很多同志疑惑。
“816核工程”是当时新中国铸造的一把利器不假,但是17年过去了。随着科技日益的进步,侦查卫星的高速发展,卫星很容易的就能发现我们的地下核长城,技术的发展让它没有秘密可言。
而国际方面,尼克松的访华完成了中美破冰之举,79年中美正式建交。苏联也陷入阿富汗战争中无法自拔.......正如邓公预测的那样,三十年内中国不会发生大规模战争。
还有众所周知的一点,此时的中国已经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,所有的中心都是围绕社会经济建设。为了改革开放,邓公这位总设计师可谓是煞费苦心,不但在思想上提出了解放,军事上百万大裁军,经济上邓公也不断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。
“816核工程”就是在解放生产力的一部分,工程的停止让大量的科技人员与劳动力回归到经济建设中去。同时这样耗财的工程停止也能节省大量开支,这些开支都可以用于社会经济建设。
“816工程”的始末真是应了中国的老话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事物总是变化的。当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时,我们发现:当年邓公下令停建“816”是多么的高瞻远瞩。它因和平而建,也因和平而停。同时在侧面我们也能看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可往日而语。
2002年“816核工程”解密,这也是我们能看到有关此内容的原因,现在的“816核工程”已经成为著名的景点,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我们以后人的身份去参观的时候,更多的是对前辈的功绩所敬仰,对他们的奉献所感动。
他们面对强敌威胁,以不屈之身反抗到底、面对天公不作美,仍以钢铁的意识不放弃、面对国际环境的改变,他们坦然放下,在新的环境中继续奋斗。“816核工程”已经变为“816核基地遗址”但不变的是我们对真理的执著,不变的是我们对强权的无惧,不变的是我们对民族自由与独立的渴望。
感恩所有逝去的伟大,你们从人间路过,让我们这世界繁花似锦。感恩所有峥嵘的岁月,你们默默地付出,让我们这社会百舸争流。感恩所有无私的奉献,我们在续写传奇,让我们的子孙听之鉴之。最后用毛主席的一句话送给正在观看文章的朋友们,无论我们遭遇到什么挫折与压迫天津股票配资公司,一定要敢于亮剑,要坚信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”。